四月养生注意这些事项,最后一点尤其重要!
时至四月,气温升高,大江南北一片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。
春天是养生的好时节,此时应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,补充人体阳气,为身体注入活力。因此,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点四月养生知识,最后一点尤其重要哦!
01、注意保暖防“春季病”
四月乍暖还寒,细菌、病毒容易滋生,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保暖,很容易引起感冒。外出时带上备穿的衣服,注意保暖,防止感冒,适时增减衣物。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。
02、户外出行预防过敏
春天不仅伴随着花朵绽放、万物复苏,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潜伏的过敏性疾病。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,空气中充满了各种致敏物质,如花粉、草籽、柳絮、动物毛发等。并且因为春季气候不稳定、风沙天气频发、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,因而人们过敏的几率也非常高。
因此,过敏体质的人要减少风沙天气的出行,外出前也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,注意戴口罩、穿长衣,避免皮肤大面积裸露在空气中。如果外出春游,也要尽量避免到昆虫或植被多的地方。
03、饮食清淡少食“发物”
中医常说春季养肝,应多吃清补“柔肝”的新鲜食物,如荠菜、山药、银耳、大枣等。而春天雨水多湿气较重,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,如萝卜、芋头等。
此外,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,故不宜过多进食竹笋、海鲜等“发物”,特别是一些有慢性疾病的体虚胃寒的人,不适合吃生冷食物。
04、夜卧早起调整作息
春天养生应该“夜卧早起”,就是要晚一些睡觉,早一点起床。一日之计在于晨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就有精辟论断,“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毛缓行,以使志生”。大意就是,春天来临,阳气开始复苏,昼渐长而夜渐短,所以人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,适当晚睡早起,到户外散步,悠然自得地舒展肢体,使精神活动寄望于大自然中。
05、调节情绪放松心情
春季主生发,人体的肝气随之愈盛,在清明之际达到顶峰。此时如果不注重情绪的调理,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,有碍阳气生发,最终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。因此在春季,人们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,使心情舒畅放松,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,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的生活。
通过以下几个方面,可以帮助改善情绪,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。
① 增加活动
无论是外出散步、骑车,还是室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,都能够使人感到愉悦,心情开朗。运动过程中,身体会随着流汗而流失大量的水分,因此要注意及时补水。
② 听听音乐
欢快的音符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,把注意力转移到音乐上,低落的情绪自然能够得到舒缓。
③ 饮食调节
很多矿物质,如硒、锌、铁、镁等可以起到改善情绪的作用。多吃深绿色菜,如菠菜、小白菜等;各种坚果的镁含量较高,如杏仁、葵花籽、腰果等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,有利于改善情绪。咖啡、浓茶、甜食、饮料等刺激性食物,则要少吃。
④ 与好友聊天
当心情低落时,与信任的人交谈可以更好地表达和宣泄情绪,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也会让你感到身心舒畅。
网上老年大学健康学院开设了专业的养生课程,从零基础到高级,均由资深老师授课。
扫描下方二维码
免费领取7天课程体验卡
网上老年大学所有的课程活动都是从兴趣爱好出发设计,力求让每一个老人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,实现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。